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新昌

新昌调腔

新昌调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昌调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昌调腔是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又名掉腔、绍兴高调、新昌高腔,以新昌为中心,流布于浙东绍兴、萧山、上虞、余姚、嵊县、宁海等地。它被认为是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惟一遗音。清初,新昌调腔进入全盛期,以杭州为中心向四外流布。

新昌调腔剧目丰富,既有源于目连戏、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的各种剧目,又有近现代新编的历史故事剧和现代剧。在调腔的艺术档案中,保存下来的晚清以前的古剧抄本就达159种,其中属于元杂剧的《北西厢》、《汉宫秋》、《妆匣记》等剧目为调腔所独有,极为珍贵。新昌调腔剧团是全国惟一能演《北西厢》的艺术团体,其演出的《汉宫秋》亦能保持元曲的原貌。调腔目连戏在我国目连戏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167出调腔目连剧目中,为其他剧种所没有的多达72出。

调腔演唱中有干唱、帮腔、叠板等方式,常在每句唱词的句尾采用一字或数字的帮腔,或者迟一拍用不同旋律重复句尾几字;帮腔纯用人声,各句旋律有逐渐下滑的趋势。调腔不用管弦伴奏,仅以打击乐配合演出,后因受昆曲和乱弹的影响,在少数折子戏中采用笛子和板胡伴奏。调腔的伴奏乐队构成极为简单,仅由6人组成,负责鼓板、小锣等的演奏。调腔的脚色行当有“三花、四白、五旦堂”之称,三花为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四白为老生、正生、副末、小生,五旦堂为老旦、正旦、贴旦、小旦、五旦。其表演以精湛细腻著称,有擎椅、掌烛、背身踢靴等绝技。

新昌地处浙东山区,环境相对闭塞,调腔因而得以在这一隅之地保存下来。在调腔散曲“风枪联缀体”中还能找到唐时“踏歌”和宋时“转踏”的遗响,对于古代戏曲、音乐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调腔深深地影响了周围的剧种,宁海平调是它的分支,越剧、台州乱弹、瑞安高腔、绍剧等地方剧种也都从它的剧目、声腔和表演中得到一定的滋养。

清末民初战乱频仍,加上新剧种不断兴起,新昌调腔因之走向衰落。目前调腔戏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处于濒危状态,剧团资金匮乏,演艺人员青黄不接,断层严重,只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证这个剧种继续生存下去。


下一篇:宁海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