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盐城市民俗文化

盐城市十大民俗文化

建湖杂技
  建湖杂技“十八团”分布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中部的庆丰镇,历史上以庆丰为轴心的18个自然村庄错落有致,形成18个马戏团体。明末清初,建湖18家马戏班足迹踏遍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据史料记载,十八团杂技已有十二代传人,清初建湖“百戏”艺人达二百多户,其中高、万、吴等十大家族技艺超群,名声远播。建湖十八团杂技融刚劲粗犷与柔美隽秀于一体,寓高难技巧于轻松、活泼、精巧的动作之中,借鉴舞蹈、体操等姊妹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南派杂技。《对手顶碗》、《双人钢丝》、《滚杯》、《高车踢碗》、《双人花坛》、《敦煌造型》、《变脸》、《春江花月》等是建湖杂技的传统节目。建湖十八团杂技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经贸合作的纽带、文化艺术传播交流的使者,在葆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如何培育……[详细]
阜宁大糕制作技艺
  糕点制作技艺(阜宁大糕制作技艺),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由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申报。阜宁大糕,又名玉带糕、一品玉带糕,阜宁地区传统糕类佳品。产于中国散文之乡——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糕片白如雪,柔如云,甜如蜜,卷得起、放得开,入口香甜、滋润细软、营养丰富、老幼皆宜。阜宁大糕十分美味,主要以糯米粉精制而成。清乾隆年间,乾隆南巡江南,住宿淮安府,阜宁县令以糕点进贡皇帝,乾隆吃后,赞不绝口,赐名“玉带糕”。民间美食师傅总结了地方做大糕的经验,选用优质糯米、纯净白糖、鲜榨麻油及高级蜜饯等,按其比例加工而成。先将上等的整齐糯米在温水中浸泡一天一夜捞起,在热锅里爆炒后筛净,让它又脆又白,然后粉碎成细粉;再与洗过的青菜或涨饱水的蚕豆放在一起,不断匀拌一昼夜,使米粉均匀窨水……[详细]
东台鱼汤面制作技艺
  东台鱼汤面是江苏省东台市地方传统面食,属于苏菜,主要原料是面条,汤白汁浓,滴点成珠,清爽可口。东台鱼汤面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较好的养生作用,能够润脾健胃,补虚疗肠。经常食用,可强身健体。这是因为东台鱼汤面在汤料上,选择了野生鲫鱼、鳝鱼骨、猪骨等原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活性钙和各种氨基酸的特点。食后不上火、不口干,营养丰富,符合当代人所追求的膳食养生。民间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相传乾隆年间,东台有一家开面馆的老板,一天晚上,他在街上发现了一家新来的卖面条的小摊子,便去买了一碗。端在手上一看,只见面汤浓厚雪白。一会儿功夫,碗面上就结了一层薄膜。他尝了一口,又鲜又香,比自己店里的不知要强多少倍。老板心里一动,便向摊主细细盘问。原来,那摊主竟是来自皇宫的御厨。由于有一次没有把汤烧……[详细]
建湖淮剧
  建湖淮剧,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历史沿革建湖位于盐城西北部,俗称盐城西北乡。这里自古崇文尚礼,民风既淳朴又乐群,演艺文化资源积淀深厚,是江苏省第一大地方剧种——淮剧的主要发源地。资料上说淮剧起源于盐城,这是因为建湖旧属盐城,淮剧诞生时建湖尚未置县,也有人说淮剧起源于盐、阜一带,这是由于建湖地处盐城,阜宁两地之间,位置居中因而尽占其利的缘故。淮剧是由民间说唱“门叹词”与苏北“香火戏”相结合,并吸收了里下河“徽班”的艺术精华发展而成的地方剧种,流传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门叹词源自农民号子和田歌,初为一人击板而歌,继而为二人对唱,是一种沿门卖唱的说唱形式。香火戏则是当地酬神的民间表演形式。二者联合演出,俗称“三可子”,并逐渐形成“江北小戏”,主要演出一些对子……[详细]
东台陈皮酒酿造技艺
  陈皮酒是江苏东台市传统名酒,据传源于北宋范仲淹等所制的药酒,始酿于清乾隆年间。选用上等精白糯米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配制而成,配以名贵中药,营养丰富,含多种氨基酸。有“稠绵醇厚,香味独特,落口甘畅,余味悠然”之誉。并有理气开胃,舒筋活血之功能。相传宋朝天圣元年,范仲淹在东台西溪任盐仓监官。时值范母体弱多病,但生性怪癖厌服汤药。侍母至孝的范公一筹莫展,忧心忡忡。为寻求不服汤药而能治病的良方,他八方求医。一日,当地一名医给范公一良方:用糯米配以中药,制成药酒饮用,可治老太太的病。范母饮用后果见奇效。天圣二年冬,雪连旬,修堤民夫多病不起,范公也令人配制此酒给民夫服用,民夫饮用不久均病愈。当时东台民间甚是缺医少药,特别是妇女产后体弱多病,范公见此,便请名医和酒师研制医治病民之药酒。其酒选用麻筋糯米为原……[详细]
盐城新兴场膏药(徐氏膏药)
  《盐城新兴场膏药(徐氏膏药)》盐城新兴场膏药(徐氏膏药),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在2009年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后,“徐乙东膏药”的后人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在遵循古法的同时不断的创新进步。徐氏后人在现“掌门人”徐柳禾的带领下,将“徐乙东膏药”的功效由以前单纯的治疗跌打损伤骨伤,向着骨伤的全科发展,对腰椎间盘病变,肩周炎,网球肘,类风湿等骨关节病变也有了一定的疗效。徐氏后人在”“徐乙东膏药”的熬制方法上,严格按照祖训古法熬制,精选中药材,用足时日,针对不同病症熬制不同功效的膏药,对每一块熬制出来的膏药保质保量。“徐乙东膏药”的传承人积极的自发组织起来到乡镇进行义诊,为基层的百姓解除病痛。“徐乙东膏药”的传承人将继续在治疗骨伤的道路不断……[详细]
九龙口传说
  九龙口传说,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相传姚舜时期,在九龙口这个地方是没有河流的,甚至连一口井都被一条恶蟒给喝干了,由于恶蟒在这里兴风作浪,导致周边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每天烧香祈求神灵能保佑他们除掉恶蟒,还她们需要的水源,这件事就惊动了玉皇大帝,他派了九条青龙与恶蟒殊死搏斗,青龙抱着为民除害的信念,与黑蟒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青龙与黑蟒同归于尽。现在的九条河据说就是九条青龙与黑蟒搏斗时留下的痕沟,在九条河道汇集的地方冒出了一个大土墩,当地人们为了感谢青龙的除害之恩,称这里为九龙口,并修了一座龙王庙,香火极盛,可惜毁于战火。有人说青龙并没有死,至今还在地下牢牢得缚住黑蟒,保护着百姓的平安。这九龙口还真有点玄乎,尽管四面环水,地势不高,但自古以来,从斑斓未淹过,连1……[详细]
射阳杂技
  《杂技(射阳杂技)》杂技(射阳杂技),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1957年4月,建湖十八团中的新艺杂技团(周长富班子)、新胜杂技团(周国发班子)、福建泉州艺新马戏团(射阳人,陈松山班子),相继在射阳登记合并成立射阳县杂技团,杂技这门艺术从此在射阳立足。杂技从摆地摊演出到走上舞台表演,从流浪江湖的民间艺人成为人民的文艺工作者,是一个质的飞跃。建团后,由于演艺人员地位的改变,队伍的壮大,加之政府的扶持,演出服装、道具不断更新添置,剧团的装备大为改观,节目质量提高,演出区域扩大了,集体经济收入也显著提高,从此,民间的杂技队弃马丢船,与大棚布围子告别,走进了正规剧场,到全省各地城市巡回演出。1960年,省组织全省杂技会演,对杂技艺术的发展、促进、提高,起到了很……[详细]
射阳农民画
  农民画(射阳农民画),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射阳是国家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农民画)之乡”之一,农民画获列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农民画已成为射阳享誉海内外的一大特色品牌,先后走进美国、奥地利以及联合国总部等国家及地区巡展20多次,800多件作品在全国性主流农民画展赛活动中入展获奖,获评江苏省对外交流示范基地、省对外交流示范项目。一幅幅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农民画,以丰富饱满的画面构图、明快亮丽的色彩和热烈奔放的表现手法,让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清廉教育。射阳县委书记吴冈玉表示,将以这次农民画展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管党治党责任担当,持续加强廉政文化精品建设,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崇德尚廉、担当实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扎实推动……[详细]
盐城老虎鞋
  2007年,盐城老虎鞋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民间虎鞋的制作是民间艺术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虎文化密不可分,西方国家在一次测试人类最偏爱的动物活动中,得出结论,老虎排在所有动物的第一位,可见人类对老虎的喜爱从古至今,由来已久。老虎为百兽之王。“龙生云,虎生风”,人们喜爱其八面威风,常常借以形容勇猛善战的将领为虎将。三国时期的关、张、赵、马等就被誉为五虎上将。乃至将门虎子、虎女,连调兵的信物也称虎符。中国人名字里带虎字者甚多,小孩戴虎帽、穿虎鞋、睡虎枕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传统的图腾里,除了日月山川,就是龙凤虎麟。我国出土的汉、唐古墓文物中,就曾出现过虎枕、虎鞋、虎帽和其它虎饰品。可见早在汉、唐时期,民间就盛行虎服饰和虎物品。自古以来,人们信奉老虎,老百姓相信虎鞋能……[详细]

全部盐城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