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柳编,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从邳州大墩子遗址的陶器底部的条编编织纹为邳州柳编历史提供了依据。战国、汉代的武士们的柳编头盔、马头防护柳编罩,说明当时柳编技艺已普及,不仅进入平常百姓家,而且运用到军事防御上了。邳州因地洼宜于杞柳的繁殖生长而推动了柳编技艺的发展。明清时期柳编成为家庭必用品,邳州形成了人人学柳编,家家有作坊的场面。新中国成立后,邳州成立了许多柳编厂,生产的柳编制品不仅供应国内,还远销日、韩等国家。邳州柳编主要分布在邳州市的官湖、邳城、陈楼、炮车等乡镇。邳州柳编主要是手工编织而成,材料用去皮的杞柳条和麻线通过穿折工序而成。邳州传统柳编形态以圆型、抹角方型为主,很少有方型器具。圆型的品种有大笆斗、大箢子、小箢子、量斗、针线筐等;抹角方型的有大蒲篮、小蒲篮、元宝筐、小烟筐、簸箕等,又衍生出适用于现代生活的产品,如安全帽、太阳帽、背筐、柳编箱、小箢子玩具等。邳州柳编编织时,柳条顺排作经(骨)、麻线横穿作纬(筋),间隔挑(抬)折柳条,按器物形状通过收、扩、抖、编、扎而成,有斗型、筐型、蒲篮型等,均为抹角、平底器具,辅以扎编器具边框、底托和安装提梁等。编扎柳编要在保潮较好的地屋内进行,工艺要经过选条、开条、泡条、刮皮、挑条、编织、扎制、上箍、安梁、整理等20余道流程。邳州柳编的编织特点主要突出精细、美观、实用上,颜色以本色为主,保持杞柳的白色,玩具类辅以红、绿色彩。柳编器具多以盛谷物、面粉食品为主,是家庭常用必备器具,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