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 > 阿里民俗文化

阿里十大民俗文化

藏族传统服饰
  藏族传统服饰最基本的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以及富有夸张色彩的金银珠玉饰品等。厚重保温、宽大暖和的肥腰以及长袖长裙,自然适应于藏民族居住地特定的环境和气候。如藏族高原牧民的氆氇长袍胸前留有一个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这样外出时可存放糌粑、茶叶和饭碗等,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可袒露右臂或双臂,将袖系于腰间,调节体温,需要时再穿上;夜晚睡觉,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成了一个暖和的大睡袋,可谓一衣多用。藏帽在藏语里称“霞帽”,各式各样,种类颇多。西藏东部昌都地区的人喜欢皮帽,藏式皮帽大多用整块狐狸皮毛制成,给人以粗犷豪放之感;而“金定幅”则是以氆氇和皮毛为料,用金丝缎、银丝缎和金丝带作装饰制成的一种帽子,流行于拉萨、日喀则等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详细]
孔雀服饰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至今保留着非常独特的藏族服饰——普兰服饰。普兰服饰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精美、最独特的是妇女的“孔雀服饰”。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边境城镇普兰与印度、尼泊尔接壤。离城镇不远的科迦村依傍在孔雀河畔,这个村里有7户人家保存着7套祖传了几百年至今的普兰服饰。即便是国际最顶级的时装秀也找不到这般奢华的服饰:尚且不算它上百块老蜜蜡、无数颗珍珠、成串的红珊瑚、数不清的绿松石以及精雕细琢的真金白银装饰,单是它那上千年时光的历史沉淀就已使得它的价值难以估量。普兰服饰的传说,当地的百姓都能说出一二。民间相传上千年前,当地的洛桑王子有一位善良美丽的王妃,因不堪忍受其它嫔妃的妒忌和破孩,幻化为孔雀飞走。当地百姓为纪念她而模仿孔雀开屏制成此服饰,因此,它也被称为“孔雀服饰”或“飞天服饰”……[详细]
藏族服饰
  女性服饰 由于藏族居住的环境及风俗习惯的差异、服饰上有一定的差别,但共同点是色彩鲜艳、华贵美丽、引人注目。女性一般上身内穿粉红、绿、白等色的立领长袖绸缎长袍,袖子特别长,舞时似彩带,外套圆领右衽、金色或银质纽扣的坎肩。坎肩领口,襟边镶有很宽的锦缎,腰间系宽彩带,并配彩条围腰或毛质搭裙。下穿黑色长裤,穿高筒藏鞋或黑布鞋,由于天气寒冷,她们的衣料除用棉布外,还使用羊皮、水獭皮、狐皮以及羊毛、牦牛毛制品缝制。喜配戴耳环、护身符、玛瑙项链、银链、银镯等饰品。 男性服饰 男子头戴毡帽或皮帽,上身内穿色彩鲜艳的长袖立领右衽短衣,外穿大领右衽长袍,其穿着独具特点。要先将衣领顶在头上,使长袍及膝盖,系上色彩鲜艳的绸子或毛线编织的饰有多个口袋或雕有佛像等图案的腰带,然后让袍的上部滑落腰间,再将两只袖筒交叉扎于……[详细]
  普兰县科迦村的藏族妇女服饰起源于后宏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这种服饰包括服装和首饰两大部分,服装部分由咖啡色氆氇女藏装、彩虹鞋、披肩、帽子、羊羔皮、水獭皮、缎子等组成,首饰部分由嘎穷、嘎累、吉乌、恰恰、巴塔、那玉、方形纯天然金片、翡翠瓶、珊瑚、银片、银粒、松石、超级银链、超级松石链等6815件饰品组成。科迦妇女服饰造型别致,风格高贵典雅,在设计中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体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令人叹为观止。藏族服饰是藏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凝聚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具有独特的藏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少数民族服装史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详细]
  谐巴谐玛:传说舞蹈内容是为了纪念格萨尔王的一位著名大臣。舞蹈形式为17对男女组舞,身着古代服饰,男子为武士打扮,手持古代战刀,女子衣饰华丽。民间卡尔乐:民间卡尔乐分布在阿里地区的札达、普兰、日土县的农区,乐舞的卡尔乐包括日土的亚巴亚玛(谐巴谐玛)。亚巴亚玛是卡尔器乐与当地民间歌舞谐巴谐玛、弦舞结合而形成的具有卡尔性质的乐舞,其乐曲具有套曲性,乐曲的先后演奏和衔接相对固定,曲体结构程式化,基本结构是由前奏、卡尔鲁(卡尔歌)、卡尔舞组成。卡尔歌和卡尔舞交替进行,舞时用卡尔乐器演奏而无歌,歌唱时无器乐演奏和舞蹈。卡尔乐舞是当地民间大型的歌舞乐艺术,卡尔有男子来跳,女子来跳“弦”(阿里古老的喜庆歌舞),当地民间有男卡尔、女弦的说法。果谐:(意为圆圈舞)普遍流传于日土广大农牧区,是一种规模加大的野外圆……[详细]

全部阿里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