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民俗文化

六盘水市十大民俗文化

布依族盘歌
  布依族盘歌是布依族的传统民歌,是用原生态布依语创作并传唱的民间文学作品。布依族盘歌流传于贵州省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村寨中,尤其以六盘水市盘县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境内的布依族盘歌最具代表性。布依族盘歌伴随着布依族的形成而萌发,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跨越于布依族形成以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布依族盘歌自古就流传于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村寨中,传承历史久远。由于布依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用歌声来承载文明,用歌声来传承文化,而盘歌便是布依族记载历史、表达情感、教育子女、评判社会、再现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布依族盘歌的唱词里记载:布依族很早就生活在南北盘江流域,春秋战国时期,骆越人属牂牁国的臣民,至今仍保存古骆越人的许多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布依族的族称,秦以前称“濮越”,两汉六朝称“濮僚”,唐宋元代被称为“蛮”、“番……[详细]
梭嘎苗族跳花节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十,这一天是六枝特区梭嘎乡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的跳花节。梭嘎苗寨是亚洲第一座露天生态博物馆,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族习俗、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工艺、民族建筑等,内容丰富多彩,风情古朴浓郁,是研究中国民族文化的活标本。长角苗苗胞的跳花节是巳沿袭数年,开展的芦笙歌舞表演、赛歌会、斗牛等活动极富民族特色。跳花节是未婚青年们谈情说爱的好日子,同时也展示了长角苗苗胞蒸蒸日上的文化生活、体现了该民族的热情好客。……[详细]
水城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彝语称齐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在海坪、龙场、坪寨、营盘等地的彝族同胞都要欢聚一起,围绕篝火载歌载舞,以庆丰求吉。人们打着火把,跳起豪放的、古老神秘的搭体舞、酒令舞、撤麻舞。每年以海坪聚集人数最多。……[详细]
水城农民画
  农民画又称现代民间绘画,是各地艺术工作者在群众文化美术创作活动中结合当地特点,通过多年努力,组织和开发出来之一个具有广泛性和独特性现代画种,是在传统民间艺术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之新型造型艺术。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全省民间绘画就开始出现和发展。80年代初期,现代民间绘画观念逐渐确立。 水城农民画以其自由、夸张、色彩艳丽的艺术形式和古朴、幽香的民族气息以及大胆、泼辣的艺术手法,集民间蜡染、刺绣、贴花、剪纸等民间艺术为一体,成了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从1983年形成至2008年,先后有300余件作品参加全国范围和全省范围之各类展览;30余件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浙江美术馆及全国性大赛组委会收藏;90余件作品先后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选萃》、《光明日报》、《中国美术报》、《中国文化报》、……[详细]
  苗族采花节是集祈祷祭祀、欢庆节日、谈情说爱于一体的古老民间习俗。主要分布于盘县的马场乡滑石板村、保基彝族苗族乡、原舍烹苗族彝族乡及周边苗族聚居区。苗族支系特多,采花节因其支系不同而异,以马场乡滑石板村的“花苗”采花节独具特色。马场乡位于盘县东南部,属喀斯特地貌,距盘县城关镇48公里,距盘县政府所在地红果95公里,东邻黔西南州普安县的三板桥镇,西接板桥镇,北抵英武乡,南接珠东乡及老厂镇,全乡总面积109.3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00米。滑石板村总人口1000余人,苗族人口占96%,村里苗族文化丰富多彩,有被誉为民族民间倍低音乐器活化石——大筒箫。苗族历史上迁徙频繁,居住分散,支系较多。盘县苗族的来历,与古时“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联系,系明初调北征南期间,由胡大海率领到贵州西部戍守之……[详细]
  从古代到近代,苗族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迁徙,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民族文化。苗族文化最鲜明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其中又以苗族妇女的服饰最具代表性。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湘西苗族包含以“红苗”为主的二十多个支系,每一支系又包含若干亚支系,这就使得湘西苗族服饰显得格外多样,最终形成一型(湘西型)三式(花保式、凤凰式、吉泸式)的基本特征。湘西苗族服饰包括头帕、披肩、上衣、围腰、腰带、花带、裤、裙、绑腿、袜、鞋等,这些服饰上装饰有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等几百种富于幻想、寓意深刻的纹样。湘西苗族服饰以纺织、印染、刺绣、织锦、挑花、数纱、腊染、扎染等一套传统技艺制作,各种技艺均有独特的生产流程和加工方式。居住在贵州省桐梓县南部海拔较高山区的苗族,为抵……[详细]
  水城苗族芦笙舞又称“箐鸡舞”,是苗族同胞聚会时表演的一种集体竞技舞蹈,来源于苗族“老谱”在民族斗争和生产生活中的经历,以水城县南开乡小花苗支系芦笙手所跳的舞蹈最具代表性。芦笙舞是苗族人民举行祭祖和节日、喜庆活动时所跳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广泛流行于苗族地区。其中贵州的苗族芦笙舞主要分布在雷山、关岭、榕江、水城等地。芦笙舞表演时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的农闲期间和喜庆佳节时都要演出的自发性舞蹈。芦笙舞的舞曲和舞步各地大同小异,芦笙舞曲根据内容可分为礼乐曲、叙事曲、进行曲、歌体曲和舞曲等。芦笙舞有吹笙伴舞、吹笙领舞和吹笙自舞几种形式,吹笙伴舞、吹笙领舞两种形式中吹笙者7人、9人、11人或更多人均可,吹笙者……[详细]
  盘县彝族山歌,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盘北地区,其中以盘县淤泥乡的山歌最具有代表性。盘县彝族山歌按内容可以分为情歌、酒歌、劳动歌、叙事歌。从演唱形式上来分有独唱、两人对唱、群体对唱,也有集体齐唱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的时间、场合也比较自由灵活,甚至歌词的语言,不少也是半汉半彝以至纯汉语的;歌词结构以七言四句为多见,也有四句一问、四句一答的,曲调婉转悠扬,被当地人称为“拉山腔”。“山歌出在淤泥河,人去背来马去驮。前头去了三匹马,后头还有九屯箩。”形象地唱出了彝族山歌的丰富多彩。盘县彝族山歌有独特的演唱技巧,比如喉、头腔共振,真假声混合等,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老一辈人用“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使这种巧妙的技巧得以延续。盘县彝族山歌通过对唱的形式,倡导尊老爱幼、夫……[详细]
  在城县南开乡三口塘,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五日,都要举行当地苗族(小花苗)同胞最喜庆的传统节日——跳花节。水城南开三口塘跳花场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南开苗族彝族乡。南开苗族彝族乡位于水城县北部,东接青林乡,南邻保华乡,西伴木果乡,北靠金盆乡。南开旧称“喃、北”,彝语意为“放马之地”。全乡辖25个村165个村民组,9336户38419人,少数民族4179户17136人,占总人口的44.6%。在炎黄、蚩尤时期,小花苗支系的十二姓祖先为避战乱,带领族人南迁离开家园,准备到“以那”(汉语夜郎)古国去定居,在离乡的途中,有三姓小花苗支系走散了,其余九姓小花苗支系历经千辛万苦,于农历二月十五这天到南开三口塘,并以三口塘为中心,分别于水城、纳雍、赫章三处建立了九姓大寨,从此定居。此后,每到农历二月十五这一天,……[详细]
  盘县毕摩祭祀文化主要分布在坪地乡、鸡场坪乡、松河乡、淤泥乡、普古乡等彝族聚居区。坪地乡位于盘县北部,与水城县的龙场乡、营盘乡和云南宣威市田坝镇接界,毗邻洒基镇、松河乡、四格乡。全乡辖区152平方公里,l5个行政村182个村民组,总户数9074户,总人口34117人,少数民族8529人,占总人口数的25%。据《勒俄特依》等彝文文献记载,当上界父性白云苍天降下灵神果籽落于下界母性黑土大地上,经过三年孵孕并长成铁杉巨树历经九世后,终于长成了铁杉巨人,但却不能成人类始祖,至阿居阿丛时代时,方知应该祛除白、花、黑三秽后举行祭祀猪胛卜,于是,格兹··格俄·沙萨作为使者去上界请毕摩,额氏毕摩才在屋后竹林中,“砍回三根神竹杆,削成三付竹神签,编成三顶神法笠,制成三付神法扇神”,送给额阿孜三爷子,额阿孜三爷子……[详细]

全部六盘水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