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钦州市民俗文化

钦州市十大民俗文化

浦北神蜉酒制作技艺
  浦北神蜉酒是一种发源在钦州浦北县小江镇的保健酒,选用当地优质晚熟大米和自制酒曲为原料,配以广西野生大黑蚂蚁、蛤蚧、桂圆肉、枸杞子等动植物药材,以传统小曲发酵优质米酒作为酒基,配以优质的六万山地下泉水,采用独创的“传统神蜉酒浸泡泡制法”进行酿造而成。传统的神蜉酒浸泡泡制法过程共分为酿酒基和泡酒2个部分,酿酒基有5道工序,泡酒有7道工序。酒基精选当地优质晚熟大米和自制酒曲,采用传统工艺,用小锅蒸煮大米。把蒸煮后的米饭糖化后,再封缸进行7至10天的发酵。发酵完成后,进行高温蒸馏提取酒基。泡酒最主要是药材的加工。把大黑蚂蚁、蛤蚧等药材分类、洗净、切片、晒干、炒制,特别是黑蚂蚁,要用高温蒸煮的方式进行除蚁酸后晒干,采用传统的陶瓷缸浸泡法泡制。……[详细]
灵山采茶戏
  灵山采茶戏经过历代艺人不断改革创新,已发展成为舞蹈、独幕剧、多幕剧等多种形式,通常是一男二女表演。男的称为茶公,女的称为茶娘或茶旦。茶公头上扎个“牛凸髺”,身穿唐装服,手执彩扇,腰系绸带。茶娘头戴花头盔,身穿专门制作的唐式舞服,手执彩扇、帕巾。采茶在开台前举行开台仪式,开台仪式是由“开台茶”和“开台尾茶”组成,以后按:正月茶、与哥执茶、送哥卖茶、盘茶、贺宾茶、杀台茶的顺序展开。杀台茶是旧采茶戏的谢幕仪式。灵山采茶戏共有七十二条声(曲调),从风格上可分为四类:一类曲调的衬词多用“嘻呵嘻”,风格上明显地展现出本地方的风韵。二类曲调衬词多用“妹子”“而计”,遗留着客家方言迹象。三类曲调衬词多用“哪嗨哟”“依啫呀”,唱腔和道白至今还完整保留着湖南方言。四类曲调上虽然不用衬词,但从音律上明显地流露出广……[详细]
三娘湾观潮节
  钦州三娘湾景区不仅以拥有珍稀的中华白海豚而闻名于世,而且还以壮丽的大潮而闻名。与其他地区的潮水相比,三娘湾大潮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每年的6、7月份期间是三娘湾海域海潮潮位最高的月份,每次大潮形成持续时间为5-7天,每天大潮持续时间在3-5个小时。二是观赏性强。由于三娘湾沙滩巨石众多,海湾独特,大潮到来时,惊涛拍石、排山倒海、万马奔腾、蔚为壮观。三是安全性。三娘湾最佳观潮点在在三娘湾景区沙滩,沙滩平缓,潮位起落时间长、安全设施齐全、人员管理到位,确保游客的安全。三娘湾观潮节期间,三娘湾海水浴场也将免费为游客开放。三娘湾旅游管理区工管委也向游客承诺,观潮节期间,三娘湾旅游门票不仅不涨价,还推出观潮节旅游套票,让游客们不受门票的影响,随时与大海亲密接触,尽情享受海水、沙滩、阳光,度过一个……[详细]
跳岭头
  桂西南钦州一带壮族、汉族民间传统节庆习俗。又称“跳岭头”。多在中秋节前后十余天内举行,个别地方在农历三月或十月间。为当地仅次于春节的节庆活动。因其活动多在村边岭上举行而得名。届时,各村屯竭塘捕鱼,家家户户宰鸭设筵,祭祖敬神。同时还请“岭头队”(师公)到村边岭上进行舞祭活动。师公戴着面具,表演“抛偈”(舞蹈)和“唱格”(歌舞);一些地方还兼有武术和“斗法”(民间魔术)表演。表演程序为安坛、请神、收禁、歌舞等。歌舞过程均有鼓乐伴奏。清道光年间《钦州志》有载。今已由原来的宗教酬神祭仪演变为民间娱乐活动。2006年,“跳岭头”被确定为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详细]
钦州国际海豚旅游节
  钦州国际海豚旅游节在每年10月国庆期间举行,主要在风光旖旎的三娘湾景区进行,这里聚集了大量珍稀的中华白海豚,旅游节期间开展出海觅海豚、海豚奇观抢拍、婴儿沙滩爬行比赛、海钓比赛、花灯展、沙滩自行车比赛、果汁竞赛等旅游活动,是钦州最引以为傲的旅游节日之一。时间:每年10月国庆期间地点:钦州三娘湾景区……[详细]
许福节
  钦州浦北县乐民镇山鸡村的“许福节” 是一项既神秘又充满民俗情趣的民间活动。2月24日,正值传统的元宵佳节,这里正举行一场盛大的许福节活动。我们深入该村拍摄活动盛况,实地感受了这一特色的传统风俗。早上8点,活动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但在现场,彩旗招展,锣鼓喧天,让我们已感受到热闹的气氛。勤快的大叔、大婶和义务厨工队们有的忙着杀鸡宰鸭、有的忙着洗菜做饭、有的切菜、炒菜,大伙忙而有序。8点50分左右,全村群众齐聚该村祠堂,举办隆重的祭祀活动,大家站在摆满供品的香案旁,虔诚地点燃香烛纸钱后,随着喊礼人的口令双手抱拳对天地祖宗整齐地行鞠躬礼,意在祈求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美满幸福。十五个炮头也一起在祭神。除了祭祀活动,有的村民还扎灯笼,把美好的愿望藏在一个个火红的灯笼中,并把它挂上许愿树。成千……[详细]
钦州贝雕画
  贝雕画是以海滩所产的螺贝为原料,采用中国画技法,雕制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图案和画面,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在市区各百货商店、夜市、钦州港码头附近都可以买到。贝雕画是艺人巧用贝壳的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精心设计、雕琢、堆贴而创作出的高雅艺术品。贝雕画将国画的神韵、刺绣的空灵、玉雕的质感、珍珠的光泽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有极高而独特的艺术欣赏性。因其材质为日月精华固化而形成的具有灵光宝气、古代曾用之为货币的贝,而寓意画中有贝、室中有宝。民俗则认为其可辟邪聚宝,乃镇宅镇室之物。……[详细]
  泉水圆蹄,是精选本地黑猪的臀部和膝部之间的肘肉,采用传统制作方法烹制而成的一道菜肴。烹制时,通常要切成圆形,寓合欢团圆之意,为民间喜筵必用之品。工艺复杂,主要分为选料、造型、去毛燎火、腌制、卤制、蒸炖等工序。泉水圆蹄传统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泉水镇,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制作的时候先将选好的优质本地黑猪肘肉切改成圆形,直径约为18厘米。在肉的切面上划四刀,成井字形,刀深约0.4厘米。置火上燎去细毛,刮洗至净,加入八角、南流江蠏肉和虾肉、小茴香、生姜、酱油、糖、盐等祖传配方腌制60分钟后,再放入煮沸的祖传卤水卤制45分钟,然后放在柴火锅里大火蒸35分钟即成。煮好的圆蹄色泽红艳,肉质软烂,入口即散,香味浓郁,肥而不腻。……[详细]
  “白糍籺”是泉水镇一种传统特色食品,也是古时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祭神灵祖先的贡品。至今泉水镇人民仍保持吃白糍籺贺岁的习俗。每年在过年前几天的年尾二十六、二十七,家家户户便开始制作白糍籺,以示送旧迎新,还要用白糍籺“摆年”(将白糍籺放在家中,跨越新旧两年)和“敬神”,以祈求生活美好。后演变成日常食品。人们将米捣成粉,并配以馅料,制作成了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味道的食物,这就是白糍籺。初时,人们只是用梗米(俗称“粘米”)粉制作,后来发现糯米粉黏性更强、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用糯米粉混和制作,年复一年,渐成风俗。制作白糍籺要经过选米、配米、浸泡、磨成米浆、压榨成块、滚水煮熟、搅拌、备馅、裹馅、粘合成圆等工序。成品后的白糍籺通体浑圆洁白,柔软细腻,口感独特,洋溢着芬芳的本地黑芝麻香味,老少皆宜。泉水白糍……[详细]
  浦北县平睦镇李氏家族从清朝末年就开始从事石磨粉的手工制作,传到李苑文已经有5代历史。石磨粉,选用优质陈年晚春大米煮熟成饭,混和一定比例的生米放进井水浸泡约4小时左右,再将浸泡透的米饭舀进石磨,加适量的井水磨成米浆;再把米浆均匀地摊平在簸箕里,米浆的厚度约为一元硬币左右。然后把簸箕放在柴火烧开的水面蒸大约一分钟左右,再把簸箕拿出来,趁热用刮板把蒸熟的粉刮下来,挂在竹竿上晾。最后将冷却的粉按一定的形状折叠起来,至此平睦粉的制作就算完成了。食用的时候,再添加肉类或鸡蛋等配料,加上特制的酱汁,便成为一碗口感嫩滑、味道鲜美的石磨粉。……[详细]

全部钦州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