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防城港民俗文化

防城港十大民俗文化

京族哈节
  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的意思。各地京族哈节日期不一样,或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哈节活动的建筑物——哈亭。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1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唱哈的主角有3人,男歌手1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详细]
京族拉大网
  京族是海洋民族,拉大网是京族人民从事海洋捕捞中最常见的一种浅海作业方式。过去拉大网,以网头敲鱼梆为号,有“鱼梆一敲,网带上腰”之说。现在社会进步了,逐渐改为电话和手机通知为主了。金滩,因为坡缓、滩平、无淤泥,是全国最适宜拉大网的地方。这里一年四季作业,无淡、旺季节之分。拉大网时,一般由网头根据天气、风向、潮汐、流水确定。网有大、中、小三种。大网长三、四千米,中网长一、二千米,小网千米以下,网宽一般为4至6米。作业时,由众网丁扛网到竹排或小艇上,先固定一头,然后由网头或有撒网经验的网丁一边驾艇,一边划向深海呈半孤形撒下网绳和大网,接着由岸上两组人分别把住大网的两头,然后往岸上慢慢地一步一退,周而复始地收拢拉上。网拉靠岸,即可把围在大网之内的鱼、虾、蟹、鲎等全部捕获。拉大网需30-40人,拉中、……[详细]
京族独弦琴艺术
  京族独弦琴,属弹拨类弦鸣乐器,因独有一根弦而被世人习称为独弦琴。事实上,独弦琴在京族民间称匏琴,或称独弦匏琴,京族语即直呼旦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乐器。那么,独弦琴是怎么来的呢?京族民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或传说由海龙王的“如意琴”演变而来,那一根弦就是龙王七公主的头发变的;或认为是京族的先民出海打鱼时,发现系在桅杆上的绳索,伴随船的摇摆用橹碰击则发出奇妙的声音,受此启发而模仿制作的。但关于独弦琴的文字记载,我国的历史典籍却可追溯到殷代。其中《新唐书》具体描述的就有两处,或曰“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又曰“复以半匏,皆彩画之,加上铜瓯,为琴,作虺文横其上,长三尺余,头曲如拱,长两寸,以条系腹穿瓯及匏木”,可见京族独弦琴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在京……[详细]
防城港京族服饰
  传统的京族服饰分为便装和盛装两大类。便装式样比较简单,装饰也比较少。男性穿的是长过膝盖、无领无扣、窄袖袒胸的上衣;裤子宽而长,尤其是裤裆,几乎是裤长的三分之二,腰间还束以彩色腰带,一般束一两条,有的束至五六条,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富有能干。由于上衣长过膝,而且衩的裂旗又开得很大,为了便于活动,平时就把两边的衫脚撩起,在腹前随意打两个结,给人一种洒脱、自然、奔放的感觉。男性上衣的颜色一般是浅青、淡蓝或浅棕三种,裤子多为黑色。女性的下装与男性的无异,也是既宽又长,盖过脚背,看上去像轻柔飘动的长裙;唯上装与男性相反,很短,衫脚仅至腰间而不及臀部,故有“长不遮臀”之说,紧身窄袖,无领,胸开禁,但有三颗纽扣,不束腰带。女性服装色彩较为丰富,而且不同年龄的女性穿着服装的颜色也有所不同。青年女性一般喜欢白、青……[详细]
防城港金花茶节
  广西防城港市于2009年1月7日到8日举办首届“金花茶节”,向世人展示“茶族皇后”的魅力。金花茶被誉为花卉中的“超级明星”、“茶族皇后”,植物界的“大熊猫”。金花茶为山茶科植物,是一种珍贵稀有的古老植物,与银杉、桫椤、珙桐等珍贵“植物活化石”齐名,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属《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的植物种,也是一种濒危种质资源。金花茶分布极其狭窄,主要产于中国和越南。全世界90%的野生金花茶仅分布于广西防城港市十万大山的兰山支脉一带,生长于海拔100到200米的一些低缓丘陵上,数量极少,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贵植物。防城港市被称为“金花茶之乡”。1986年,在广西防城建成世界独一无二的金花茶基因库及国家级金花茶自然保护区。2002年,金花茶被确定为防城港市市花。每年的1月,正是金花茶开……[详细]
大板瑶阿波节
  过了农历三月初一,居住在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中越边境附近的瑶族同胞就忙开了。在村佬的指派下,有的人伐竹斩木,准备搭建凉棚;有的人进城采购物品,以便举行“流水宴”。年轻的姑娘赶制色彩斑斓的服装和造型奇特的头饰,未婚的小伙子暗地里盘算着该找哪个姑娘对歌。老老少少都在期待阿波节的到来,对于大板瑶来说,一年之中,除了盘王节,最隆重的节庆就是三月初四的阿波节了。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因其生产方式、居住环境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多种自称与他称,如盘瑶、山子瑶、花头瑶、白裤瑶、大板瑶等多达20个支系。受居住地域的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细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大板瑶是瑶族中人数较少的支系,约有2000多人居住在防城港市靠近……[详细]
防城港东兴京族哈节
  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的意思。各地京族哈节日期不一样,或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哈节活动的建筑物——哈亭。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唱哈的主角有3人,男歌手1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详细]
防城港簕山古渔村观潮节
  簕山古渔村位于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半岛中部最东的海岸线上,始建于明代中期,昔日古宅的青砖碧瓦迄今还保持良好。村里的车辕古林、红豆林、古榕林、银叶树和海上红树林等交错竞绿,千百年的孕育成了当今中国沿海极为罕见的原始生态海岛。村前海域宽阔、浩瀚无际,碧海银沙盛产沙虫、车螺以及各类海产品。村前的海礁千姿百态、鬼斧神工。更让为让人惊奇的是簕山古村面向西南海域,辽阔的海面极其独特,每年农历-文大潮来临时,“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面十分壮观。浪拍石岸古堤、响声如雷、巨浪滔天的簕山观潮绝非语言文字可以描写。簕山古渔村观潮节虽然比不上钦州三娘湾观潮节那么有名气,但也吸引着众多的自驾游游客和摄影发烧友前来游览。观潮节活动丰富多彩,把文艺表演、婚纱摄影、书法、美术展览与传统的拜社、祭海,渔家婚俗、晒鱼等民俗活动……[详细]
京族竹杠舞
  京族“竹杠舞”一般在盛大节日或秋后举行,届时,京族男女青年穿着节日盛装,参加“跳竹杠”,欢度节日,欢庆丰收。在一块平坦的场地上,平行放两根长竹杠,相距四、五米,再在两根长竹杠之上横放八根短竹杠,如参加的人多,可多放短竹杠。跳竹杠时分为打竹杠和跳竹杠两部分人,打竹杠人分为两排,四人站在平行的长杠外边,京族人经常开展竹杠舞比赛,开始时,打竹杠人双手各握一根杠端,蹲在地上;然后在锣鼓和乐器的伴奏声中,将手中的竹杠相互合击,并与地面平行的竹杠相互叩打,时而竹杠一开一合,时而一上一下,发出呱哒呱哒的有节奏的响声。跳竹杠者四至八人,随着竹杠的分合、高低,灵巧地跳跃其间,并做出各种优美的姿势,如单跳、双跳、侧身、腾越……动作千变万化,十分优美耐看。打竹杠,有坐、蹲、站三种姿势,一般先坐打,然后蹲打,最后站……[详细]
防城港国际海上龙舟节
  防城港市国际海上龙舟节将扣人心弦的体育竞技与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国际特色等。龙舟节期间,还推出了防城港市国际海上龙舟节暨欢乐美食节名优特产品展销、美食活动及旅游推介、房地产交易博览会、等活动。 几年来,这一独具匠心的“海上龙舟”赛事规格越办越高,参赛阵容越来越强,观赛群众越来越多,每年都有数万群众齐聚到西湾海堤为参赛的健儿呐喊助威,“海上龙舟”已成为防城港市响亮的文化品牌和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名片,有力地促进了防城港市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显著地提升了防城港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防城港市国际海上龙舟节的前身是港城中越(民间)龙舟邀请赛,首届港城中越(民间)龙舟邀请赛于2004年举行,前4届均由港口区主办,2008年的第五届港城中越(民间)……[详细]

全部防城港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