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芍药是天上主管花界的仙子,为追求纯洁、忠诚的爱情,不畏-、不惧天条,亦要坚守忠贞的爱情,最后幻化成花的故事,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它以成花成对的美好故事,抒发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与颂扬,宣扬纯洁、忠诚的爱情主题。
几千年来,除有史志、碑刻记载外,异姓无师的传承,是此类民间故事一大特点。花神幻化成花的传说及祭祀仪式的主要内容是每年谷雨节观瞻祭祀汉牡丹,青年男女拜祀花神,保佑俩人的爱情忠贞不谕;老年人拜祀花神,保佑自己身体健康到老。民间文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相融合,即表达了忠君爱国的纯朴思想理念,又保护了现实生活中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牡丹花。北郝村牡丹先以神花印入人们的心底,再渐由神话演化成护佑汉天子刘秀的汉牡丹,是人们思想境界由虚无变真实的升华,是人们为更好依托皇权势力,保护心仪的自然名花的绝佳妙法,亦是皇家为弘扬忠君爱国思想的绝佳依托物。这种由帝王保护花卉,由花卉弘扬帝王的独特形式,在我国实属独一无二。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以及现在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天津南开大学教授副校长王峰山等在谷雨节观瞻祭拜汉牡丹的盛况后,均热情题诗。费老题诗曰,汉代重气质,牡丹有正色,雍容见神姿,有幸伴君侧;王老题碑“牡丹神”。强大而坚实的生命力,使民间文学与自然花卉永恒不衰。
汉牡丹民间文学不仅以口头形式活在人们心中,人们似更能以现实中的衬托物来验证口头传说的真实,二者相得益彰。历史上能够流行不衰的口头民间文学,都是有衬托物的,有神人,有名将,有功臣,有抒发人的胸臆的贞妇烈女,有名山大川,这样才能流传久远。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