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正定县

正定三角村高跷

正定三角村高跷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定三角村高跷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省石家庄正定县位于冀中平原,滹沱河北岸,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毗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历史悠久,其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繁荣。三角村高跷正是在这片沃土上生长的一枝奇葩。

相传正定县三角村高跷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三角村高跷与其他民间花会一样完成了由田间娱乐到文武兼备、角色分明、内容丰富、自成一体的蜕变,成为民间节庆不可缺少的娱乐项目。相传慈禧太后避难西安返京途经正定,从正定车站转乘火车时,在欢迎队伍中,三角村的高跷队表演博得慈禧太后喜欢。自此,三角村高跷在正定的民间艺术表演中崭露头角,每逢节庆,三角村高跷队就经常在本村及周边邻村进行表演。

据记载高跷起源于先秦,后不断与民间相承并日臻完善。其表现形式分为“文”与“武”两种;“文”是指以唢呐、锣鼓配乐,在表演上主要是以“圆场”、“鲤鱼大开门”、“长虫蜕皮”等表现形式为主,表演者扮作各类戏剧人物作简单的剧情表演,也可化妆成小丑等角色,讲究扭、逗等滑稽表演。并配合秧歌、落子、快板说唱等曲艺表现形式。表演极具欢乐喜庆、幽默、给农村百姓带来许多的欢乐。

三角村高跷为“武”高跷,是指以动作为主的表演形式。至今仍保留有“蹦板凳、方桌”、“二郎担山”、“翻越三山”、“过独木桥”等。“蹦板凳、方桌”是指表演者要脚踩60---80公分高的木制高跷,从高约1米的两条板凳上一跃而过;“翻越三山”是指表演者脚踩的高跷宽约30---50公分、长约3米、在坡度为30度左右的木板上由低向高攀登,顶端最高处是两张方桌(高约2米)上面放两条板凳(高约1米),其动作干净利落,惊险而又刺激,难度较高,观众咂舌叫好,极具观赏性、娱乐性;“二郎担山”,是指用一根宽约15公分,长约4米的直木杠,由两个高跷的表演者用肩扛着长杠两端,各负有一名体重较轻的表演者(多为儿童),然后使其高速长时间的不停旋转,体现出了既惊险有好看的杂耍效果。

高跷的文、武两种形式,在演出时均着艳丽的戏妆和小丑妆,表演人员15—20人不等,表演时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均收到良好的效果,受到观众的交口称赞。




下一篇:冀东段派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