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宝鸡市 > 千阳县

千阳八打棍

千阳八打棍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阳八打棍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阳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北部,关中平原西陲山区。具体位置介于东经106056′15″—107022′31″和北纬34033′34″—34056′56″之间,总面积996.46平方公里。东连本省凤翔、麟游县,南接本省宝鸡市,西临本省陇县,北倚甘肃省灵台县。县城处千河谷地,距省会西安市203公里,至宝鸡市37公里。人口12.8万,以汉族为主。

千阳县地层属华北区陕甘宁盆地边缘,地质构造为北部千山断隆、南部吴岳地垒和中部千河地堑。构造地形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地表属渭北高原西部丘陵沟壑区。全县海拔710—1545米,县境内山岭起伏,丘陵连绵,台原残碎,谷川狭长,河溪湍急。年平均气温10.80C,年降水量677毫米,全年无霜日190天,四季分明,自然灾害频繁,地域偏僻,矿藏少,以农业为主,生活比较贫困。

千阳八打棍的历史渊源

八打棍源于何时,文史资料尚无记载,当地说法不一。据老艺人秋志贤(1921年出生)讲,八打棍至少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朝末期,当地人在闲暇时,以鼓为乐,以棍为道具,两人对打称作“双头棍”。后逐步演变成八人表演的固定形式,故称为八打棍。作为社火表演中的一个演出节目,多年来深受群众喜爱。

千阳八打棍的基本内容

表演时,舞者肩扛五尺棍,分为两组在铿锵、激烈的锣鼓声中从两侧上场,站成面相对的里外两层圆圈。里圈人按顺时针方向对打,外圈人按逆时针方向对打,在相互移动位置的过程中,里圈四人和外圈四人都要彼此见面(相互对打一遍),打完后分两队下场。

八打棍动作粗犷奔放,对打激烈有力,不论是挡顶、挡胯、挡腿、扫堂等,都要求真棍实打,表演生动,每个动作称“一环”(即打一圈),打时动作洒脱,步履稳健,时而两棍相击,时而挥棍扫堂,对打激烈,情绪昂扬,两棍相击对打发出的碰击声为锣鼓伴奏增加了音韵变化。舞者刚健的气质、威武的形象,犹如古代士卒习武操练,又似民间拳师在强身练武一般。八打棍的表演讲究集体性和真实感,要求动作协调,变化统一,步履稳健,配合默契。表演者要精神抖擞、情绪饱满、动作有力,对打准确,展现了人民群众勇敢的尚武精神和民族气质。

千阳八打棍的基本特征

由两人对打的“双头棍”发展为八人对打的“八打棍”,是民间舞蹈与民间拳术器械对打相结合而形成的,不少动作具有民间拳术的风格。动作粗犷奔放、对打激烈,真棍实打,表演生动,有着民间广场舞蹈艺术的原生态特点和民俗特征。

千阳八打棍的主要价值

在民间舞蹈表演形式中,以民间舞蹈与民间拳术、民间拳术器械对打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较为罕见,它对于研究民间舞蹈与民间拳术的关系,相关的民俗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研究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载体、程式及历史渊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与之相邻的专业的研究有重要的作用。它以民间拳术与民间舞蹈的相结合体现了人们勇敢的尚武精神和民族气质,是非物质文化的人文精神的反映,更是民间舞蹈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千阳八打棍的濒危状况

首先,由于第一、二、三代传人不详,第四代传人相继去世,第五、第六代传人的基本功不扎实,有些套路已经失传,致使观赏性有所降低。

其次,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多年来一直未能添置箱具、服装、道具、锣鼓。排练演出器具已十分破旧,在世的艺人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已不能口授身传,部分中青年人缺乏认识和热情,所以该民间舞蹈频危断代,急待抢救和保护。


下一篇:花苫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