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商丘市 > 宁陵县

吕坤与《呻吟语》

天下“三大贤”之一吕坤

吕坤,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卒于神宗四十六年(1618年),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吕坤年轻时字顺叔,后又改字叔简,别号新吾、心吾,晚年号称抱独居士,为我市宁陵县人。据《吕李姓源碑》记载:吕坤的先祖是参加元末农民起义的种菜农民,因向明军通风报信而立功。朱元璋对他奖赏后让他回家安居,但在手诏上,朱元璋误将“吕”姓写为了“李”姓。因是皇帝亲书,没人敢改变,吕坤的先祖就一直姓李。至吕坤时,吕坤上奏朝廷,才将“李”姓改为了“吕”姓。吕坤的先祖在洪武元年(1398年),迁徙到宁陵居住。

据说,吕坤年少时学习就不遵守古法,不像其他的孩子为背诵而背诵,而是仔细思索所读文章的意思,学习效果很好。据《宁陵县志·吕坤传》记载:(吕坤)“六岁从里师学,读《论语》首篇,问‘六信’字同异。入梵语,客有索对者曰:‘泥土地。’坤应声曰:‘铁金刚。’自幼颖异类如此。十二岁就试,邑侯疑其文不出己,复试以‘放告’二字为题。坤破云:‘君子欲先讼,故先听讼焉。’邑侯奇之。”吕坤十二岁时,在全县考秀才中了第一。嘉靖四十六年(1561年)秋,相当于现在的全省统考中,列全省第三名。万历二年(1574年)春,吕坤入京殿试,以三甲第五十名赐同进士出身,被任为山西潞安府襄垣县知县,从此踏入仕途。历任大同知县、吏部主事、山东济南道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巡山西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左佥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和左侍郎,卒后赠刑部尚书。

吕坤立朝有大节、居官有善政、持法公允、裁抑豪强恶势、兴仁义教化,同情劳动人民,深得人心。

吕坤在襄垣任内之政绩,《明史》中称其“有异政”。该县群众为报答其恩德,为其修建祠堂,但吕坤不同意,命令他们改为“襄垣县乡约所”。万历四年(1578年)春,调到大同任知府。他从襄垣调任大同的那天,大雪纷飞,襄垣的群众穿戴着整齐的衣帽,在泥泞中送行二十五公里。有的群众担心错过了送别的时间,就在前一天赶到路边,在路边睡一夜,等着第二天送别吕坤。据记载,老百姓送别吕坤时,头顶香料、手攀车辕,跪一圈,把画像送给他。妇女们在门内敲打门板痛哭失声,小儿爬在道旁磕头不停。乐人奏乐时,痛哭流涕,哽哽咽咽,不能成曲。

吕坤在大同任知府时,《宁陵县志》记载:“有邻邑山阴大绅王家屏姊夫王某犯人命,坐抵。家屏以大宗伯居忧服阕,赴京应补冢宰,过大同,向坤言王某事。坤答虫:‘狱已成,不可反。’家屏任吏部,即向僚友曰:‘天下第一不受嘱托者,无如大同令矣。’”特上疏朝廷推荐吕坤的品行。

万历十六年(1588年),吕坤升任山东参政。履任日,即整顿风纪法度,崇上文化教育,抚恤孤寡,开展武备,禁止1;各处设立社学,以端正儿童的启蒙教育;创立冬生院,抚养残疾的人。有0人借朝泰山之机,装神弄鬼,诈取人财物,多数殒命。吕坤严惩恶人,杜绝了0人残害群众,结果齐东大治。

吕坤赴山西任巡抚时,著有《实政录》,为地方求治之良规,被仕宦奉为楷模。吕坤爱民如子,视1如仇,所刻《风宪约》、《民务》各款深受称颂。吕坤居官期间以身作则,带领下属身体力行,不受礼物,不取贿赂,不妄荐1,不枉劾以职。由于这样,他所任职的地方,都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

吕坤在明神宗时任刑部侍郎。那时,正值明朝中衰时期,外有倭寇、鞑靼之扰,内有0臣、宦官之害,朝政日坠。明朝崩溃之势已经形成。正如吕坤所言:“民心如实炮,捻一点而烈焰震天;国势如溃瓜,手一动而流液满地矣。”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拯救摇摇欲坠的明朝,吕坤于万历二十五年(1587年),上疏神宗皇帝,论天下安危。他曾形容当时的老百姓是“冻骨无兼衣,饥肠不再食,垣舍弗蔽,苫蒿未完;流移日众,弃地猥多,留者输去者之粮,生者承死者之役。君门万里,孰能仰诉”、“敛百姓之怨于一言,结九重之仇于四海”、“今禁城之内,不乐有君,天下之民,不乐有生。怨仇愁叹,难堪入听”。他指责神宗皇帝“久不视朝”,势必引起1,“悉为寇仇”。这个奏章从当时实际情况出发,既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又一针见血地击中了明朝的要害。但奏章被截,同时又遭朝内张位、戴士衡等人的诬告,于是,吕坤愤然称病辞官,结束了他26年的做官生涯,返回原籍宁陵家中。

后来,吕坤与沈鲤、郭正域同被誉为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

在《明史》中,吕坤与海瑞、丘橓、郭正域同被立传,皆以敢指陈时政、刚介峭直著称。

吕坤的《呻吟语》

吕坤从事学术研究,以明道为己任。吕坤的著作主要是在致仕后的二十多年中完成的,现在存有《去伪斋文集》、《呻吟语》、《阳符经注》、《四礼疑》、《四礼翼》、《实政录》、《小儿语》、《闺范》、《交泰韵》等,后人编有《吕新吾全集》。其中《小儿语》、《闺范》和《呻吟语》的一部分,用通俗的语言讲解道德理念、人生修养,曾广泛流传。

吕坤的《呻吟语》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呻吟语》原序中称:“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三十年来,所志《呻吟语》凡若干卷,携以自药。”“择其狂而未甚者存之。”《呻吟语》全书共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词章十七篇,每篇集中谈一个问题,以独白为主体,是吕坤人生感悟的集中体现。

《呻吟语》是随得随录的随笔式语录体,行文灵活,文之长短,形随意移;儒为根底,兼采众慧,亦庄亦谐;寓言性、文学性、趣味性、哲理性强,语言“简重真切”。

吕坤在《呻吟语》中革命性地提出了唯物主义的“气”说,称“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更无别个”、“形者,气所附以凝结;气者,形所托以运动。无气则形不存,无气则气不住”、“气者形之精华,形者气之渣滓。故形中有气,无气则形不生;气中无形,有形则气不载。故有无形之气,无无气之形”。所谓“气”就是物质的存在,是万世常存的;“形”是物质的形态。“形”是可以毁灭的,而且是必然毁灭的,但“形”的毁灭并不意味着“气”的毁灭,它只是“气”向另一种形态的过渡。可以说,吕坤觉察了物质不灭的原理。

吕坤在《呻吟语》中,还有力地批判了鬼神迷信思想和儒家宣扬的厚葬久丧思想。这在当时道学迷雾充塞学术界的情况下,吕坤能够这样做是很了不起的。

吕坤的《呻吟语》,开启了明清救世启蒙思潮先河的名著,先后被翻译成二十多个国家文字出版发行。不仅在国内,在香港、台湾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在日本、韩国、美国、哥伦比亚、埃及等国也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明末以来,吕坤及其著作《呻吟语》在我国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福冈女子大学疋田其佑教授曾亲临宁陵考察访问,并潜心研究吕坤著作,《中国思想通史》专门辟了阐述吕坤的章节。

2007年4月,中华炎黄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大学、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在宁陵共同举办了“中国·宁陵吕坤学术研讨会”,对吕坤及其思想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连理枝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