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毕节市 > 织金县

蜡染技艺(织金苗族蜡染)

蜡染技艺(织金苗族蜡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蜡染技艺(织金苗族蜡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织金苗族蜡染刺绣主要分布于官寨乡、大平乡、珠藏镇、后寨乡,另外,有少数苗族居住的部分乡镇也有所分布。

苗族蜡染刺绣工艺流传有上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两河流域一带的苗族同胞就已经掌握了蜡染刺绣工艺。

苗族称蜡染为棒(báng),译为蜡花。始为麻布蜡染,20世纪30年代用粗棉布(俗称土布)蜡染,20世纪50年代使用机织棉布(称洋布)蜡染,现在多用平纱府绸,近年有使用滴确凉试染,有抗染和不耐温因素,效果较差,且用开水煮,蜡则变形。使用细棉质布绘染较好,能绘出精细的花纹图案。

苗族蜡染刺绣工艺主要工具有蜡刀、蜡锅和染缸,原材料为石蜡、蓝靛和自织麻布或市场上购买的平纱白布、府绸。其工序为画蜡,即用蜡刀蘸蜡在白布上刻画各种图案;染色,画蜡结束后,要对布料进行染色,染色多要重复进行;漂洗,将染浸好的蜡染品用温水进行漂洗,晒干即成。蜡染有黑白、彩色两大类。黑白蜡染有粗线条纹、细线条纹两种;彩色蜡染有深色和浅色两种。刺绣种类有12类,即平绣、挑花、堆绣、锁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钉线绣、绉绣、辫绣、缠绣、马尾绣、锡绣、蚕丝绣。这些技法中又分若干的针法,如锁绣就有双针锁和单针锁,破线绣有破粗线和破细线。

苗族蜡染刺绣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二带,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苗族蜡染刺绣多以山水、飞鸟、江河为主题,蜡染刺绣作品上的图案,反映了苗族同胞迁徙、斗争、生活的各种场景,记载了整个民族的兴衰与变迁,对研究苗族历史演进和苗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实为苗族同胞一部历史画卷。

2021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




下一篇:麦秆贴画